干草烧的差不多了,杨贵取了锄头返回镇子,苏瞻与他走在一起,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。
此时杨贵也感觉到苏瞻身份似乎不简单,看那十几个随从,便知道眼前这位公子不是富家子弟,就是官宦中人。
杏花营小镇,没有驿站,能够供客人居住的就只有位于镇子中央的杏花酒馆。
杏花酒馆,吃饭、打尖,全都提供,来到酒馆之中,由铁虎出面,直接要了位于东面的小独院。
东面小独院,被镇子上的人称为“鬼院”,已经好多年没人住过了,十余年来,还是第一次碰到主动要住在鬼院的客人,酒馆老板自然是喜笑颜开。老板直叹碰到大傻子了,直言看在面善的份上,房钱减半。
苏瞻才懒得信老板的鬼话,这家伙是怕冤大头们临时返回吧,拿这些小便宜钓人。
鬼院,并没有什么特别的,夕阳余晖照耀下,平平淡淡,毫无出奇之处。一口水井,几间土房,院子里几棵枣树开的葱葱郁郁,枣树下摆着一张方桌。
房间有些简陋,苏瞻也算是睡过柴房的人了,对简陋的住处也能忍受。萦袖将土炕打扫了一遍,又重新铺上被褥。
有萦袖跟着,倒是省心了不少,有女子嘘寒问暖,贴心照顾,也是一个男人的福气。
杏花营小镇真的不大,百来户人家,分布在一条主道两侧。小镇不比汴梁城,过了酉时之后,路上行人稀少,大部分镇民都待在家中,偶有客商经过,也会选择在杏花酒馆待着。
鬼院里也没什么奇怪的事情发生,简单的吃了些晚饭,交待铁虎一些事情,苏瞻与萦袖,领着小王小八出了门。
沿着小镇街道往东走去,苏瞻走得很慢,仔细观察着两侧的情况。
房屋都很类似,土房子加上小院子,大部分人家都有一道矮墙围着。来到最东边的时候,看到了一处没有围墙的人家。
低矮的篱笆,冒着袅袅青烟的灶台,一名精壮男子围着锅台忙活着,在房屋门口有一个老妇人正抱着小孙女说些笑话。
此处,应该是镇子上视野最好的地方了,由于没有围墙挡着,只要人在院子里,就能留意到街上的情况。
推开栅栏,进了院子,苏瞻对老妇人行了一礼,“老婶子,晚辈路过杏花营,想跟你老人家打听点事情,可以吗?”
苏瞻努力让自己语气平缓些,老妇人抱着小女孩打量着苏瞻,看苏瞻彬彬有礼,面向和善,也就少了些戒备心。
“公子言重了,不知你想打听什么事儿?”
苏瞻坐在门口台阶上,坦言问道,“老婶子,你还记得十一年前的劫银之事吧?”
“那事啊,恐怕老身这辈子也忘不记的,汴梁那边来了好多官差,连锦衣卫都过来了,可把镇子折腾的够呛。”
“嗯,就是这事,老婶子,那事情结束后,可有汴梁那边的人来过镇子上?”
苏瞻其实想问的是当时的翰园百户所总旗俞家声,当时俞家声调查劫银案,不可能不来杏花营的,可锦衣卫档案里,从没有俞家声到杏花营的记载。俞家声这个人,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,好像从没来过这个世上一般。
俞家声是冀州人,十余年来,他的家人也一直在打听他的下落,却是毫无所获。由于当年劫银案没有眉目,锦衣卫一直无法给俞家声一个确切的定论,这也导致俞家声一家十年来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抚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