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剪羊毛的几个老人和妇女看见是秦东,脸上都有些敬畏,一个老人站出来说道:“大人,羊毛是没用的,我们每次剪完就丢弃了!”
果然如此,这个时代的游牧民族根本不用羊毛,都只穿羊皮和兽皮缝制的衣服,夏天也穿亚麻布做的衣服。
明白了之后秦东点了点头说道:“以后剪的羊毛不要丢弃了,用筐子装起来,待所有羊羔都剪完羊毛之后,把这些羊毛拿去河边清洗干净,然后晒干,我有用处!”
“遵命,大人!”
想到羊毛可以纺织成羊毛线,秦东立即赶回了大帐,拿出芦苇笔和羊皮纸开始作图,这个时代的欧洲还没有发明鹅毛笔,普遍都是采用芦苇笔书写,鹅毛笔被发明出来还需要等两百多年,即公元700年左右,而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使用毛笔。
芦苇笔是用芦苇作成的书写工具,是西方书法的一种古老工具,历史非常悠远。远至美索不达米亚时代的楔形文字,就是用芦苇笔在黏土上写成的。后来苏美人将芦苇笔改良,将书写的那一端以三个大斜切面削尖,简易的芦苇笔大至就成形了,它是后世鹅毛笔和钢笔的前身。
秦东画的是一副最简单的纺车,这种手摇卧式纺车在中国春秋时代就出现了,而此时的欧洲也早已经出现了纺车用来纺纱,只是匈奴人还不知道纺车,也不会使用纺车纺纱,匈奴人一直穿的就是兽皮和羊皮、牛皮,这些没有经过特别处理的皮子穿在身上虽然保暖,但着实不舒服,如果能将羊毛纺织成纱线并织成羊毛衫,对游牧民族的生活也是一种提高,羊毛除了能够纺织成羊毛衫之外还能纺织成毛毯、围巾,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增加收入的。
很快,秦东便将一副纺车手摇卧式纺车图画出来了,这是最原始的纺车,只需要一人艹作,手摇纺车的主要机构有木架、锭子、绳轮和手柄。常见的手摇纺车是锭子在左,绳轮和手柄在右,中间用绳弦传动称为卧式。另一种手摇纺车,则是把锭子安装在绳轮之上,也是用绳弦传动称为立式。卧式由一人艹作,而立式需要二人同时配合艹作。这种纺车早就在汉代就出现了,这个时期的欧洲也早就出现了纺车。
秦东之所以能画出这种纺车是因为它的结构非常简单,以前看过几次就记住了,不过仅有纺车还不行,还必须有织布机,秦东不知道织布机的结构怎样的,自热是画不出来,不过他有办法,那些裁缝肯定知道这个时代欧洲的织布机是什么样子的,这种简单的织布机很多家庭都有,他们必定知道如何画出来,因此秦东很快叫人将裁缝大师布莱克和王六叫了过来。
布莱克果然知道这个时代欧洲的织布机如何制作,很快将结构图画了出来,秦东将两张羊皮纸递给王六道:“六叔,你拿着这两张羊皮纸去找木匠大师哈巴克,让他安排人手做出纺车和织布机,多做一些,要让每户都有一台,做好之后让那些裁缝们教会牧民们使用这两种机器!”
王六也不问缘由,当即答应:“是,大人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