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人会嫌石油多,为了解决石油问题,德国不但向中东进军,当初内部还对元首在巴库油田一事上表现出来的态度感到奇怪——霍夫曼对土耳其占领巴库态度暧昧,既不反对,又不去主动修复,现在终于明白伏笔在这里。
至于为什么凯特尔主动说起这件事,是因为利比亚油田和众人的利息息息相关:元首不止一次地告诉这些心腹手下,他要给他们寻找一条光明正大的发财之道,让这群将军和元帅们能过上体面的生活,让浴血奋战的基层官兵将来有好的归宿。大家一开始认为元首只是说说而已,但等到霍夫曼真的抛出“石油基金”计划时,大家才明白元首是认真的。
根据霍夫曼的建议和安排:设立石油基金后将设立一定的份额,由军官们按照功绩和军衔、职务等级配给股份,所有股份不需要现在掏钱购买,只要今后从军饷和慰问金中扣除,然后由资本家们代为垫资去开采,然后逐步归还。简而言之就是设立一个公司,各级官兵是干股股东,由霍夫曼担任董事长并引入风投,然后今后逐步扩大股份、引入战略风投并逐步扩大投资并最终IPO上市,虽然每个人手上的股份会逐渐稀释,但价值却会快速提升。霍夫曼认为原始股至少可以获得25-40倍的增值空间。
这样不但解决了高级军官们的出路和体面,也缓解了日后的社会矛盾——否则庞大的军队复员一定会出现乱子,虽然具体数额还没有透露,但施佩尔和鲍曼早就放过风了,元帅和部长级人物100万马克起步。对这种轻松而且没有道德风险的利益,没有人不表示拥护的。霍夫曼还在基金中给国社党、各主要资本寡头、各欧洲友好政要和阵亡将士留下了份额——他坚持认为,给股份比直接发钱更有利、更持久、更利于调动众人的积极性。
现在地中海已成了轴心内湖,只要有了物资和运输能力,利比亚石油建设工程可舒舒服服地开展,负责托特组织的米尔希元帅信誓旦旦地保证,如果能保证这些基础条件,只要给他10个月,他一定把利比亚石油弄到德国来,所以凯特尔一下子就想到了。
至于石油的数量,那是有多少都不够的,现在德国已掌握了4000万吨以上的石油年产量,但相对于美国2亿吨以上的产量,相对于庞大的欧洲需求和日益扩充的坦克、军舰海洋,依然捉襟见肘,施佩尔认为至少要有8000到1亿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,如果要把欧盟今后的原油需求都考虑在内,2亿吨是少不了的,而石油今后是德国用于控制石油马克、支撑德国霸权必不可少的武器,哪怕战争结束也是头等大事。
眼见众人初步达成了一致,霍夫曼满意地点点头:“那就先按照这个方案执行,货轮去亚速尔,同时让侦察机注意周围,防止英美突袭舰队本身。斯特拉斯堡号号如果无法挽救或者挽救会拖累舰队速度的,可在纽芬兰岛冲滩充当固定火力点。”
邓尼茨一阵肉痛,不过没表示异议,日本当初为了封堵巴拿马运河连上2艘战列舰,他自然也明白有舍有得的道理。
有了元首这句话打底,贝中将就放下心来继续进攻,受伤的斯特拉斯堡号被他调往浅水区——他相信美国人下一步还会优先对付这艘船,无论如何至少要有个抢滩坐沉的准备。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下午德军继续对加拿大发动猛烈攻势,逐步扩大登陆场,现在不仅是坦克和舰炮在一线攻击,就连斯特拉斯堡号的巨炮也在突前猛攻,那330mm口径的重炮给加拿大人造成了莫大的心理压力,经常一炮轰下去之后方圆上百米之内尸骨荡然无存。
到下午3点钟美军第二轮空袭亮相的时候,他们还是没能找到德军航母编队,最后再次把炸弹倾泻在了德国炮击舰队的头上,诚如贝中将估计得那样,斯特拉斯堡号是敌军重点围困的目标,而其余几艘战列舰也遭到了攻击,帝国号、维内托号、提尔匹茨号都吃了炸弹,但是伤势不重,但再次吃到3颗炸弹的斯特拉斯堡号却支撑不住了,在所有人的注目下,用14节的速度抢滩坐沉。直到搁浅的那一刻,该舰后部的128mm防空火炮依然在犀利开火……
美军打了一天,用200余架飞机的损失击沉一艘战列舰,击落德军50余架飞机并杀伤登陆德军40余人,除此之外乏善可陈。(未完待续。)